首页 > 爱心公社 > 正文

从受助人变捐助者,爱心接力路上的角色转换 ——记威海市“慈善使者”李成睿
2023-03-15 16:53:26   来源:威海传媒网   

日前,威海市慈善总会按照“戚本玲家庭基金”设立人的意愿,拨款1万元救助威海市实验高中5名遇困学生,每名学生2000元。在这笔爱心基金中,国网威海供电公司经区供电中心职工李成睿个人每年注入2000元。

李成睿(右四)与戚本玲(中)资助威海市实验高中遇困学生

李成睿今年29岁,家住环翠区竹岛街道,是威海市慈善总会“戚本玲家庭基金”连续资助大学4年、毕业后反哺社会的爱心人士之一。李成睿自2017年开始资助遇困学生,至今连续6年从未间断,而且实现了从受助人到捐助者的角色转换,成为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慈善使者”。

李成睿自己脚部受伤行动不便,仍坚持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飞来横祸,阳光少年痛失双亲

2010年,李成睿还是一名16岁的阳光少年。尽管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但起码能保证衣食充足,他每天快乐地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读高一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父母的生命,这使得原本备受双亲宠爱的李成睿,一夜间就成了一名徬徨无依的孤儿。

肇事司机是一名农民,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拿不出赔偿款来。由于李成睿当时年少单纯且心地善良,身边又没有亲属帮忙拿主意,所以,他既不懂通过法律途径追索赔偿,也不愿看到别人的家庭因为一场意外过不下去,赔偿一事最终不了了之。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毁于一场车祸。

每天晚上,李成睿忍受着孤独,时常以泪洗面,既对突然失去双亲感到深深的悲痛,也对自己的将来感到迷茫无助。

听到这个噩耗,远在烟台海阳市农村务农的李成睿的爷爷奶奶,只好把自家耕种的田地委托给别人照看,前来威海照顾孙子。一家老少没有固定收入,年迈的爷爷每天早出晚归到到附近的工地打工,挣点工钱补贴家用。

自此,李成睿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慈善助学,折翼孤儿圆梦大学

父母双亡后,在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李成睿逐步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考虑到李成睿的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学校主动减免了他的学杂费,周边的好心人也纷纷主动伸出援手予以接济,李成睿顺利地读完了高中。

虽然自身处于逆境,但在好心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李成睿自强不息,更加刻苦学习,2012年高考时,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可是,上大学就需要一大笔费用,李成睿和爷爷奶奶对此一筹莫展。

2014年,李成睿(右一)接受戚本玲家庭基金资助

就在这时,经威海市教育局推荐,威海市慈善总会在慈善助学活动中,按照“戚本玲家庭基金”设立人戚本玲的意愿,当年资助李成睿2000元,资金从“戚本玲家庭基金”列支,帮助他顺利地迈入了大学校门。此后,该基金又连续3年每年资助李成睿2000元,直到他完成大学4年学业。

2013年,威海爱心市民戚本玲在威海市慈善总会设立“戚本玲家庭基金”,主要用于救助遇困学生。包括李成睿在内的许多受助学生,都亲切地称呼戚本玲为“戚妈妈”。

大学4年期间,李成睿经常通过微信向“戚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表达感激之情,假期里还到戚本玲家里串门儿。李成睿向戚本玲郑重表示,如果将来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像“戚妈妈”一样,做一个热爱公益、奉献社会的“慈善使者”。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爱心接力,受助青年反哺社会

戚本玲与李成睿一起走访遇困学生的家庭

4年间,遭遇不幸却又幸运地得到爱心帮助的李成睿,深深感受到了慈善救助的温暖。

2016年6月,李成睿大学毕业后回到威海,入职经区供电中心。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工资收入,他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早日成为捐助队伍中的一员。对于自己为何会有这一想法,李成睿有感而发:“这么多年来,是威海市慈善总会和‘戚妈妈’等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帮我读完高中和大学,现在我有自己的固定收入了,也应该向爱心人士学习,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李成睿把自己的这一打算说给爷爷奶奶听,两位老人十分支持。来自农村老人的话语十分朴实:做人就应该懂得知恩报恩。

戚本玲听了李成睿的想法,感到十分欣慰,薪火相传,想不到自己资助过的遇困学生现在也开始主动参与爱心接力。不过,考虑到李成睿刚参加工作不久,家里经济也不容乐观,戚本玲就劝他先工作几年,等家庭经济好一点再参与救助遇困学生。但是,李成睿坚定地说,我只要平时省一点儿,就一定能够为那些还处于困难中的学弟学妹略尽微薄之力。

就这样,自2017年开始,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李成睿,每年向“戚本玲家庭基金”注入资金2000元,与戚本玲一家人一起资助学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他的反哺社会之路。截至目前,他连续6年共捐出1.2万元的助学金,帮助遇困学生6人次。

这些助学金看着数额不大,可对于没有父母帮扶、靠着在企业上班挣工资的李成睿来说,每一分钱都是他省吃俭用一分一分地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他的深情厚意。

戚本玲和李成睿到遇困学生家中走访

面对受助学生家长的衷心感谢,李成睿真诚地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戚妈妈’和威海市慈善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了我4年,让我走出人生低谷,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我必须用实际行动报答这一大恩大德。此外,我吃过苦,所以特别理解那些暂时处于困难中的学生,此时帮他们一把,不仅仅是雪中送炭温暖他们的心,更会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动力,激励着他们奋发图强地走下去。”

在李成睿看来,救助遇困学生,这不仅是一条捐助之路,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条报恩之路。只有这样做,才是对那些当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的最好回报。

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学习的李成睿

平时,单位组织公益志愿活动,李成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每年度威海市“慈心一日捐”活动启动后,李成睿都会积极捐款,并热心参与各项慈善公益事业。就这样,参加工作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李成睿就成了受助学生心目中的“慈善使者”。

“看到爱心能够这样传递下去,我感到特别欣慰与高兴,这也是我资助遇困学生得到的最大的快乐与回报!”对于李成睿的爱心之举,“戚本玲家庭基金”设立人戚本玲如是说。(威海市慈善总会:隋进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情系教育赋真情,捐资助学献爱心!威海开展“圆梦·助学”主题活动
下一篇:威高集团4年列支358万元温暖1546人次老兵老党员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