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报讯 > 正文

首届威海国际周丨宜居之城——全球宜居宜业典范
2022-06-19 10:53:18   来源:威海日报   

威海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先后获得包括联合国人居奖的所有生态环境类奖项。注重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宜居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聚焦“五个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4%。创办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被海内外朋友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获批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和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被评为中国领军智慧城市。成为全国首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示范市,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2020、2021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获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入选全省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城市体检试点城市、城市更新试点城市。

出台《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推动中心城区东拓、西展、南延,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第四代城市设计,城市显山、露水、透海,山海景观特色充分彰显。举办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出台《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保持了“大山海、小珠链”的城市特色风貌。建成了韩乐坊、欧乐坊、新威附路、生肖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建成地下综合管廊40.6公里,海绵城市55.38平方公里,威海新机场、莱荣高铁、文莱高速加快建设。打通26条瓶颈路,建成26个停车场、9座过街天桥,改造提升菜市场16处,改造老旧小区273个,建设口袋公园245处、社区食堂46处,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在全省率先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推动227所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并创新成立城市厕所联盟,推动商场、医院、机关等场所的内部厕所,对市民游客全面开放。

创新提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的社会治理模式,入围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结合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城管平台拓展升级,城市管理案件处置率达到99.7%。结合“齐鲁红色物业”建设,着力推进红色物业扩面升级,出台全国第一部《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全市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100%,业委会、物委会覆盖率达到98%,业主满意度由57%上升至90.5%,物业缴费率由68%上升至87.2%,市民幸福感、认同感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调查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市域统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户籍适龄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3%,参保率全省领先。在全国首创社保“5A”政务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建成工伤预防服务系统、工伤智能一体化服务系统、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系统,业务线上办理量超过93%。在全国率先推行大厅综合柜员制、银行社保柜员制,服务水平全国领先。连续17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待遇标准全省领先。加快构建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协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生育保险与职工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较早建立长护保险制度,实现了长护保险职工全覆盖、居民先行试点。创新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威你保”,填补了医保目录外费用无保障的制度空白。深化医疗保障重点领域改革,先后承接国家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全省DRG付费改革、全省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药款等多项试点,医保电子凭证智能服务机制被评选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形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元特色、职业教育优质规范的发展格局。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实现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4个行政区市全部通过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验收,环翠区、荣成市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被评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9个“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全市具备接受国际学生资格的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104所,拥有国际学校3所,能够为在威的外商子女和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便利的就学环境,解决外籍人士在威投资居住的后顾之忧。

全市拥有三级甲等医院7家,每千人口床位数6.6张,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2.11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2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省前列。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2家三级综合医院国际门诊被确定为山东首批建设达标的国际医疗门诊,2家国际病房建设投入使用,能够提供中、英、韩等多语种服务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1家中医医院被确定为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实现了威海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零”的突破。6家医院共引进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20余名外籍专家开展医疗服务。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到100%,入选省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

高质量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9家、美术馆(画院)5个、威海剧院2个、公益文化空间9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5家、广播电视传输机构8家、影城41家、专业剧团4个、镇(办)综合文化站72处、出版物发行单位472家、城市书房4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每10万人拥有文化设施数量达到23.5个,人均文化事业费、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文化站设施平均面积、城市书房数量等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威海共有A级旅游景区49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3家,3A级景区30家。高标准打造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以一条总长度1001公里的全域山海景观环道,串联起全市90%以上的核心度假旅游资源,沿线布局4个滑雪场、9处天然温泉、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49家A级景区、80个乡村振兴样板区、194处精品民宿、66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8个非遗旅游体验基地、474处红色印记,将威海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已建成8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1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8处区市级全民健身中心,74处镇级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和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积极开展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工作,在全国首创城市公示语标识采用中英韩三语标注的做法。组织编写《威海市城市公示语中英、中韩译写规范》,建成外语标识整改示范项目20多个。在重点场所、主要街道以及涉外服务场所开展三语标识建设和整改工作,新建整改外语标识19万多条,设置外语二维码3000多个,基本实现了三语标识全覆盖。在全市窗口单位广泛开展外语培训,在12345政务服务平台设立英语、韩语、日语坐席,编写英、日、韩多语种《在威外籍人士服务手册》,组织了500多名多语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进一步优化涉外营商环境,提高涉外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特色商业街区“C位出道” 临港区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放大招
下一篇:省政府批复!荣成这个村出名了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