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报讯 > 正文

“数字”赋能威海制茶产业
2024-08-08 09:55:45   来源:威海传媒网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8月4日,乳山市南黄镇齐鲁红茶庄园加工车间里,一条红茶生产线全力运转,阵阵茶香弥漫四周。眼下,我市3万亩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收。

  在乳山市南黄镇齐鲁红茶庄园里,游客体验采茶。
 
  多年来,我市在不断延伸绿茶产业链的同时,致力于相应新机械的引进推广,以科技赋能带动全市3万亩茶园夏、秋茶叶的商品化利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在齐鲁红茶庄园加工车间里,制茶师傅们正把当天采摘的鲜叶,分批送进红茶全自动数字化生产线。技术人员不时检查各个工序的加工状况,适时调整电脑参数,以保障红茶质量。
  “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能实时精准地控制茶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每一批茶叶的品质都稳定且优质。”齐鲁红茶庄园负责人徐彬说,机器制茶不受外界天气的直接影响,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可以通过设备进行精准调节和控制,从而保证茶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进度。
  徐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亩产鲜叶大概200千克,可以制成40千克干茶。企业在茶叶生产全程使用机械化,除了能降低生产成本外,最大的收益就是能够很好地把控产品品质稳定性。
  不仅如此,智能生产线还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茶产业人力需求大、制茶工序复杂、制茶时间长等缺点。“数字技术已深入茶产业的各个环节,为我们的茶叶产品注入新的科技元素,将茶叶的多样性资源加工优势转化为商业竞争优势。”徐彬说。
  以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在我市,不少茶企像齐鲁红茶庄园一样,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引入了现代化生产装备,茶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了生产的迭代升级。
  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更好地让“数字”赋能茶产业发展,市农业部门通过资金支持、政策讲解等方式,积极引导制茶企业“上新”数字化机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围绕茶叶加工、存储等牵头制定了一批省市地方或团体标准规程,从源头上把控提升茶叶原料品质、提升加工质量,保障饮用安全。目前,我市干毛茶总产达600余吨,产值约3亿元。
  围绕夏茶生产加工,我市不少茶叶基地还通过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了集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生态观光、文化休闲、研学体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体验区,推动茶产业链条向茶旅融合深度延伸。(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义岚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威海多地入选省级研学游主题线路
下一篇:七夕,威海各婚姻登记处“为爱值守”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