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 乡村振兴 | 广植大棚种出“绿色希望”

乡村振兴 | 广植大棚种出“绿色希望”
发布时间:2023-03-29 15:58:19   

广植特色生态农业项目,位于初村镇南部的健康文旅样板片区。眼下,现代化种植大棚内生机盎然,山葵和白灵菇正进入旺盛期,给整个片区的特色农业带来新的气象。

 

 

改良山葵种子

 

 

3月17日清晨,广植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正伟照例来到大棚里,和工人们一起,忙着给山葵苗疏叶、人工授粉。眼前的大棚里,种植了约1万株山葵苗。进入花期后,邵正伟格外留心山葵苗的生长情况,因为这批苗到6月将结出种子,这是基地规模化繁育的第一批经过改良的山葵种子。像这样专门用来采种、制种的大棚,广植一共有四座。

 

 
发展特色种植项目,是抓住市场的关键。2020年,在摸清市场需求、国内现有种植规模和种植技术等关键信息后,邵正伟决心将珍稀辛香植物山葵引进到基地。

 

 

“一开始,我们尝试从南方采购山葵种子或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无论是种子还是苗,都不适应威海的生长环境,成活率不高,且容易出现病虫害。”邵正伟意识到,想要让山葵“落地生根”,关键要从种子上开始改良。

 

 

为了繁育第一批改良山葵种子,邵正伟的团队经历了两年多的尝试。“改良后的种子,无论是成活率还是后期长势都非常理想,基本不需要后期管理,且前期投入不大,很适合作为一项特色种植项目在北方地区推广。”邵正伟说。

 

 

研究团队还利用生物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将传统的3年生长期转化为1年生长期,并将传统的自然环境种植转化为工厂化大棚种植,经济效益提高了3倍。

 

 

2022年11月,试验取得成功后,邵正伟对山葵发展策略进行了调整:“原本我们打算自己扩大种植规模,现在想通过育苗基地,在威海市推广农户种植。”

 

 

目前,广植种植基地已建成2座育种车间,可以育种5000万颗。今年4月,广植计划建设总面积约4万平米的开放式育苗拱棚,预计到10月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计划育苗2000万棵。

 

 

“后期,我们将盯紧育种育苗和加工销售两个关键环节,将难度较低的种植环节交给农户,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邵正伟说。

 

 

白灵菇的种植新模式

 

 

在山葵拱棚不远处,坐落着9个菌菇恒温孵化车间,此处孕育着广植的另一个主打产品——珍稀食用菌“白灵菇”。走进其中,一个个菌棒被整齐码在架子上,一朵朵经过无土化栽培技术生长出的白灵菇,显得更加白嫩、水灵。

 

 
邵正伟介绍说,白灵菇传统种植方法为覆土种植,但存在对土壤破坏严重、产量不高等弊端。

 

 

“新产品+新技术”是制胜法宝。邵正伟带领团队重点对传统种植模式进行技术攻关,将覆土种植转化为工厂化立体无土栽培,实现自动化控制,精细化管理,产量稳定、质量上乘,每亩冬暖棚可放置菌包5至8万棒,每亩产出2至3万斤。

 

 

“农户把我们的菌包买回去后,即可进行立体式无土种植,不需要施药施肥,只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即可。”邵正伟说。

 

 

目前,广植种植基地实现了从菌种研发、菌包加工、种植模式,到种植环节的管理控制,再到成品分类分拣、包装的全环节技术整合和局部技术重点突破,完善了白灵菇全产业链。

 

 

今年10月,邵正伟计划种植20亩白灵菇,成品白灵菇可生产5万斤,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白灵菇菌包预计可生产1000万包,可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山葵和白灵菇两种作物生长所适宜的环境条件相似,农户前期投资建成种植拱棚,既可以种植山葵,又可以无土栽培白灵菇,能更好地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邵正伟说。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