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纵深推进,临港区各学校通过开展课后服务、推进“强课提质”行动、加强“五项管理”等措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减”去繁冗,“增”出精彩
12月21日,走进临港区永乐路小学,处处可以感受到校园发生的新变化……早晨7点半开始,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写字、朗读、运动等多种活动。8点20分,教师带着精神奕奕的孩子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做“加法”,研磨提升之后的课堂,更加规范和科学,效率更高了,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9点50分,5分钟眼保健操结束后,“阳光大课间”正式开始了。师生们在欢快律动的音乐节奏声中跑步、跳绳,嘹亮的口号声、整齐的脚步声和富有节奏感的跳跃声,传递着朝气与活力,展现师生昂扬的精神风貌。下午3点半,放学铃声响起,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有序离校,其他学生则开始了“量身定做”的服务内容。在“基础+弹性(特色)”的作业模式下,让作业增加了兴趣,减少了压力。有用绘画、手工形式完成的语文作业,有用游戏启迪思维的数学作业,还有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类作业……教师出“新”,学生更走“心”。
完成了当天的家庭作业后,还有丰富的社团活动,棒垒球、管乐团、舞蹈、国画、书法、编程……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扇快乐学习之门。
聚焦阅读,幸福“双减”
“情动于心,而发于声”。12月22日,汪疃小学举行阅读展示暨讲故事比赛,13位在班级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小选手神采飞扬,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清脆动听的嗓音、真挚的情感,诠释了语言文字之美。此外,汪疃小学还聚焦阅读,常态化开展“阅读积星”活动。
“我是我们班的阅读小硕士啦!我已经积攒了86颗星!”二年级二班的学生张丁轩举着自己的奖状兴奋地说。“双减”落地后,学生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阅读积星”活动为各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阶段阅读目标,每两周组织班级根据积累的星数评选出阅读小学士,每月最后一周评选出阅读小硕士,每学期结束评选阅读小博士。这种激励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充分利用早读、午休、课后服务以及晚上回家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不断完成阶段目标,收获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四年级一班金傲涵的家长感慨:“现在,孩子每天在学校就写完作业了,可以帮我干点家务活,锻炼一下劳动技能。晚饭后,我也会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读读书,听她讲讲书里的故事,觉得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同时,学校图书馆把馆藏书摆放在教学楼走廊边角、楼梯拐弯等处,打造“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阅读环境,课余时间,总能见到学生们在各个图书角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校方带娃”,特色服务
威海临港实验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了学科辅导与兴趣培养兼顾的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开启“校方带娃”新模式。校方服务管理层层接力,科学安排“弹性化”时间,为1132名学生提供服务,从班主任集体托管,到值班教师专职托管,再到学校干部接力托管,三个时间段无缝衔接,确保将每一位学生安全送到家长身边,为学生撑起课后爱心保护伞。
学校还充分利用“多维化”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拼盘式”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射箭、书法等特色课程,获得趣味体验。颇具特色的延时课后服务,既填补了学生放学后无人监管的空白,也使得托管更具趣味化和实效性,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天地。
作业设计,有“质”有“量”
草庙子小学在设置课后服务和强课提质的同时,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作业设计控制“量”,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作业设计追求“质”,组织全体教师制定优化作业设计方案,从时间、内容、批改情况和整改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作业批改记录,做到全批全改。开展专题作业设计研究,鼓励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提升综合素养;鼓励教师精编作业,实施分层作业,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学情,进行作业自主选择,无需重复做基础题。目前,草庙子小学学科作业初步形成“阅读与理解”“活动与制作”“小课题与实践”“参观与调研”“实验与创新”等五个模块的作业群,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切实把“双减”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