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临港区 > 最新动态 > 正文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蔄山小学优秀教师展播(二)
2023-09-21 10:01:47   来源:威海传媒网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是您用笑容点亮孩子们的心灯,面对讲台背靠黑板,在时光长河里,青丝白发勾勒多少岁月春秋,是老师您啊,铺就这一路芳馨四溢……

PART.01

优秀教师——林晓君

林晓君,女,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学历。现担任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蔄山小学德育副主任兼级部主任。为人正直善良,兢兢业业,讲究诚信,是一名威海市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和威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从教以来,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实工作,团结同事,热爱学生,把教育当做一种幸福,一种修行。是领导口中的好干部,也是学生和家长心中喜爱的好老师。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林晓君老师主动参加各种校内外培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她坚持学习习主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用典》、《之江新语》等党小组推荐文本,研读学习《爱心与教育》、《最做好的老师》等教育理论书刊,并撰写读书笔记及学习感悟。通过自身的学习,林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使自身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思想的先进性。  

二、孜孜不倦,踏实工作。

学校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真抓实干的师资队伍。作为德育副主任的她,连续3年分管疫情防控具体工作,尤其是省市级三个疫情防控平台的管理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每次开学前,为了收集、核验健康码、行程码、各种台账,为了保证开学平台能够马上投入使用,她经常彻夜未眠,整理完善,疫情期间可以说是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双重的压力,但从未出现过一次差错;对于她分管的级部管理工作和音乐教学比赛工作,林老师更是热心帮助老师解决实际所遇到的难题,与每位老师暖心谈话,尽全力为大家服务。在教学中,她重视学生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蹲下身子与孩子对话,暖心谈话走进孩子的内心。2012年在她带领下的爱心团队为西部贫困地区捐助了2000余件衣物以及学习用品;在蔄小特色学校创建时,她亲自为全校学生创编了“你快乐吗?我很快乐”的动感韵律操,看着孩子们洋溢着快乐的笑脸,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三、勇于担当,以校为荣。

作为一名党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她在面对学校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勇于承担,从不推脱。合唱队的老师需要指挥,虽然自己手术还未彻底康复,但是学校需要她的时候,即使绑着绷带她也要上。一切以大局为重,以学校为荣;她的这种积极向上、大气坦然的工作作风也为我校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可她自己从来都是说:“作为学校的一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四、锤炼自己,再创佳绩。

从教22年来,林老师付出了太多汗水与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她曾两次代表威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山东省第二届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暨才艺展示”和“山东省第五届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暨才艺展示”分别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先后被评为“威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临港区优秀教师、“临港区体卫艺工作先进个人”、临港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林老师所执教的音乐课多次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奖。执教的音乐优质课《拍手拍手》在文登区小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执教的《大钟和小钟》在临港区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该课又被威海市教育研究中心评选为威海市级公开课。与其他同事合作主讲的《美丽的夏牧场》在威海市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威海市优课”并获威海市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合作开发的《那达慕之歌》获威海市优秀课程资源二等奖;其在音乐课件制作和音乐教学理论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制作的音乐课件《啊,朋友》和《风车伊呀呀》先后获得临港区小学音乐课件比赛二等奖,撰写论文《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时效性》获得临港区一等奖和威海市二等奖;《‘双线交织’教学方法的尝试》获得临港区二等奖和威海市三等奖;《从建议中成长》被威海市教育学会评为二等奖;执教的音乐优课《卡普里岛》获得威海市优课三等奖。

除了上好课以外,林老师还苦练音乐基本功,钢琴、舞蹈、声乐、器乐样样都耗费了她大量的心血,她曾多次参加威海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文登区二等奖、临港区一等奖和威海市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威海市庆祝建党90周年师生文艺汇演中,在由她自编自导的师生同台音乐舞台剧《盼》中,她获得了威海市“优秀指导教师奖”。

她爱好广泛,在临港区组织教育系统乒乓球联赛教职工女子单打比赛中,获得了全区第四名的好成绩,是一个比较全能的好老师。爱自己的事业才能把工作时刻放在心上,蔄山小学就是有这样一批批像林晓君老师这样尽职尽责的人民教师,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价值,不断提升自我,成就学校的辉煌,相信蔄小有了他们,明天会更好!

PART.02

优秀教师——于振浩

威海到青海,遥遥两千多公里,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与援青的同志们肩并肩,守望着祖国高原的花朵,收获了许多温暖与感动。

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

一年前,我们威海10名援青教师带着家乡人民的殷殷嘱托,不顾疫情肆虐,从山东毅然汇聚到祁连山下,停课不停学,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投身抗疫的战斗中。援教期间,于老师担任4个毕业班的体育课教学。在海拔2800多米的高原上,因为缺氧,完成一个连贯的动作相对困难,但他依然顶住缺氧带来的痛苦,坚持将动作完整示范给学生,在最后的体育中考中取得了令家长和老师满意的成绩。一年里,他担任乒乓球女队教练,获门源县第二名;担任校女篮教练,取得海北州第四名的好成绩,实现了学校体育竞赛新突破。

使命,践行在奋斗的征程上

体育作为一种“直白”的艺术,受制于内容竞技化、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兴趣缺乏等藩篱。为了注重实效、竞赛和考核,他一直在探索、实践,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并尝试在竞赛和游戏中渗透思政教育。他带头申报了“海北州联合教研‘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丰富体育课程自身内涵,现已成功结题。

跨学科思政融合理念不能仅停在理论思考,更要付诸于体育实践中,实现共同发展。在支教期间,他参与了海北州联合教研,执教示范课,门源一中、二中、三中全县体育教育工作者观摩。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一课中,他设计“保家卫国”的教学情境,营造氛围;利用“飞机”“军舰”模拟声音,营造敌机和敌舰来临,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武器(实心球)打击敌人——打下悬挂一定高度的“敌机”和摆放在不同远度的“敌舰”。课程中,既训练了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技能,又融合了历史、思政、数学、物理等相关知识,实现多学科互惠共融。

为了推广跨学科融合教育,于老师在援青工作组组织师徒结对活动中,认真指导青年教师上课,为门源县体育教育融入更多威海经验,贡献更多临港智慧,他始终相信,“心之所向,终将抵达”。纵然光芒微弱,但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鲁青两地教育融通之路。(临港区蔄山小学 马卫卫)

编辑: 李静

责编:史秀英

审校: 崔嘉慧

主编: 刘观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威海临港区:打造青年向往之城!
下一篇:草庙子镇:文体惠民,为幸福生活添底色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