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青少年儿童暑期文化生活,连日来,威海市临港区草庙子镇持续推进“暑期公益课堂”,结合社区文化书院,开设多个学堂科目,招募大学生及青年教师志愿者20余人,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公益课堂的同时,让更多社区居民参与进来,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家庭踊跃参与。
整合资源
依托文化社区建设,草庙子镇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文化书院等阵地资源开设公益课堂。同时,广泛动员辖区内文艺爱好者、老艺人担任公益课堂指导老师,招募青年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作为助教,迅速组建起暑期公益课堂志愿团队。秉承“打造家门口的文化课堂”理念,引入非遗文化等特色课程,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为孩子们提供多元教育服务和丰富文化滋养的同时,有效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贴心课程
针对不同孩子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公益课堂精心设置了既实用又激发孩子兴趣的“贴心课程”:课业辅导时,数学公式换成兴趣口述,古诗词通过故事讲得活灵活现;社区书院里,科普绘本、红色故事等分类摆放,方便孩子根据兴趣选择阅读,并能凑在一起开展“读书分享会”;课间的兴趣组更热闹,象棋对弈、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制作等让孩子们在欢笑中锻炼了思维、交到了朋友。
拓展研学
暑期公益课堂将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弘扬着社会正能量,志愿者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儿童研学,将暑期室内课堂延伸到户外实地,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从小树立文明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以“田间劳作”为主题,通过农作物采摘、观看牲畜养殖等,让孩子们在汗水中感悟劳动价值,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把暑期公益课堂办在家长心坎上”,这是草庙子镇对此次暑期公益课堂的定位,从场地布置到课程规划,从志愿者招募到安全保障,最终达到全民参与暑期公益课堂。课堂在实践中育人,用文化铸魂,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在这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实践课堂、传统文化、拓展研学,用暑期公益课堂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贯穿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