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汪疃镇主干道路灯依次亮起,柔和的光芒照亮着忙碌的人回家的路;清晨时分,家家户户水龙头流出清冽的自来水,辖区居民们用这放心水开始一天的生活;宽阔平坦的村路上,农民们开着农用车顺畅出行。民生实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建设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汪疃镇政府通过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在城镇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
一盏灯,照亮回家路更照亮民心
“以前这段路路灯时好时坏,晚上下班总是提心吊胆。现在不管多晚回家,路灯都是亮的,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家住汪疃镇怡合社区的王女士感慨道。
这变化得益于汪疃镇建立的路灯长效管护机制。镇级明确责任主体,将1925盏路灯的管护维修工作交由专业公司负责,并签订管护合同明确标准。要求管护单位每月进行两次全线巡视,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月也进行日常巡视。汪疃还利用微信群等途径发动村民对镇域路灯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拨打主管部门电话8565557。对于各种渠道反馈的问题,小故障当日解决,大故障三日内处理,真正实现“专人巡查、限时修复”。今年8月中旬为方便群众出行,照亮群众出行的“平安路”,汪疃镇启动增装路灯工程,在威石路吐羊口路段安装路灯40余盏,做到‘安装一个路灯,照亮一方百姓’。截至目前,汪疃镇已更换老旧灯具以及电器300套,维修电缆、更换电缆以及排除电缆安全隐患50余处,箱变维修以及维护7处,加固路灯杆40余处,路灯亮灯率达99% 以上。
这盏灯照亮的不仅是回家的路,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明确的责任划分、规范的管理流程和高效的群众监督机制,让城市建设管理有了制度保障。
一管水,流淌放心更流淌安康
“再也不用担心水质问题了!”汪疃镇东梁格村村民老张指着清澈的自来水说,“以前供水不稳定,动不动就停水,现在有了这自来水,随时打开水龙都能流出“放心水”,再也不用担心没水用了。”
过去,汪疃镇部分村庄依赖单村供水,井水存在大肠杆菌、亚硝酸铔盐超标等问题,部分是由于化肥农药污染导致,并且供水量不稳定,经常出现缺水、断水现象。2024年汪疃镇完成并网改造后,全镇58个村并入规模化供水系统,居民吃水更稳定,经消毒后卫生达标,24小时全时段向村民供给。与单村供水相比,规模化供水解决了老旧管道破损、水压不足、配套设施缺乏等“老大难”问题。现在,汪疃镇每个村都安排了水管员规模化供水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维护,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工程队及时帮忙检修。同时,在每个水房配备水质检测记录台账和水表用水记录台账,做到规范化管理。下一步,汪疃镇将着力解决定期维护、村内管道老化、水压匹配和加装减压阀等工作,让村民永远喝上“安全水”。
这管水流通的不仅是安全饮用水,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让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同等质量的公共服务,这正是社会建设的核心要义。
一条路,畅通出行更通达民心
"这条路修好后,咱们出行方便多了,下雨天再也不怕泥泞了!"耩前庄村村民站在新铺设的沥青路上高兴地说。
近年来,汪疃镇聚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紧盯"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今年,汪疃镇对耩前庄村、白鹿店子村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对两个村内共约12000平方米道路进行修缮并铺设沥青罩面。汪疃镇在乡村建设中始终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推进乡村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聚焦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6个方面创建,"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
这条条村路连接的不仅是村庄与外界,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诠释。道路的畅通为农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条件,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为农村现代化生活提供了保障。
路灯亮了,民心暖了;水质净了,健康有了;道路通了,致富快了。汪疃镇通过一系列民生实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具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建设,在一盏灯、一管水、一条路之间,在每一个民生实事的落实中,悄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铸就汪疃镇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