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南海新区 > 南海新闻 > 正文

南海新区:科技赋能 创新引领发展
2022-06-04 20:54:50   来源:威海南海新区   

初夏时节,位于南海新区的威海科创城里,树木吐露新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上,高校科研院所里一颗颗创新的“种子”也在发芽长大结硕果。

图片

威海科创城

“我们给研发出的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起名为蒲公英,它落地就能生根,对环境不挑剔!”指着已进入研发测试阶段的“蒲公英工业互联网平台”,燕山大学南海数字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超言语里都是骄傲。历时7个月时间,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终于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可实现调度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能效管理以及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要素的实时显示。

图片

眼下,平台研发进入收尾阶段,6月份就将上线。5月16日,张超带领研发人员到鸣川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洽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很快,鸣川汽车的数字化车间就能用上“蒲公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南海新区孕育出的科技成果被运用到了区内的企业,科研机构“牵手”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张超激动地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正在与更多企业对接,我们的科研成果会更好地服务新区发展。”   

图片

落户南海新区虽不到1年时间,但燕山大学南海数字产业研究院成绩喜人,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有6个,其中智慧铁路项目、数字海洋项目、智能网联车项目等已经投入应用,今年还将开拓新的合作市场。落户以来,燕山大学南海数字产业研究院达成的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百米外的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更是风生水起。从建院初期带着项目找市场,到现在对标市场搞研究,3年来,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踏出了一条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路。

图片

“设备产出的贝柱将保持完整状态、生鲜状态,单套设备每小时加工能力达到6千斤以上”……这个听起来很强势的项目,是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的“扇贝生开壳取柱工作站”项目,该项目也是威海市公布的今年首批3项“揭榜制”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已进入研初期。

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思路的转变。让科研成果走出科研院所的“围墙”,从“纸上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是摆在每个科研平台面前的命题。对此,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刚有着清晰独道的思路,他说:“这几年我们转变了思路,按照新思路,我们将结合当地的项目、企业的需求、市场需求,开展科研成果的研究、市场的转化。”  

图片
图片

作为国内仿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领头羊,吉林大学有着丰厚的仿生领域研究成果。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已开展了包括3D打印机在内21个项目的研究开发,形成了13项可直接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其中进展最快的一项通过技术转化,实现了年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利润1.2亿元。接下来,研究人员还将在智慧农业温室智能控制系统项目、大型重载仿生六足机器人项目等12个项目上持续发力,推动项目产业化。

高校是创新源泉之地。南海新区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如今,像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研究院、燕山大学南海数字产业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海洋信息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科智能计算研究院等一批研究机构落地南海新区,汇聚起仿生技术、数字产业、海洋生物产业等领域的创新资源,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南海新区将依托这些科研院所,打造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研究院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对接,推动双方进行技术合作、项目开发、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借“外脑”强“内功”,借创新强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外居民赛龙舟,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下一篇:讲述百姓故事 展示南海发展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