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南海新区 > 南海新闻 > 正文

南海新区:学有优教“圈粉”八方学子
2022-11-29 21:21:16   来源:威海传媒网   

  “名校就在家门口”“选择来南海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说起对南海新区教育的印象,这些是每位南海人都脱口而出的话语。南海新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惠民换来更多百姓笑脸。今天,我们推出“幸福就在身边”专栏教育篇《南海新区:学有优教 “圈粉”八方学子》,通过学生及家长的真切感受,展示全区教育质量的高度、教育惠民的广度、教育育人的温度。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不时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色彩明朗的塑胶操场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你追我赶、嬉笑玩耍……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溢在南海新区各个校园里。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是民之所望。南海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打造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优质教育体系,稳步迈向“学有优教”,让教育成为南海新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南海新区居民王永香来说,以前孩子的教育经费是家庭支出中分量极重的一部分。但如今,在南海新区“十五年”普惠制教育补贴政策的实施下,这笔钱已经大幅减少,孩子的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了“零成本”——公办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分学费也不用花。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海人,王永香对南海新区教育环境的变化可谓感触颇深。“我小时候都是在村里上学,有了孩子以后怕教育条件不行,想把孩子送出去上学。”王永香坦言,后来看到家门口建起了这么多优质学校,南海教育形象焕然一新,而且设施都特别先进,才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王永香的女儿在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读书。这所由南海新区高标准建设的信息化小学,总投资1.29亿元,黄、灰、绿等颜色绘成五彩墙体格外抢眼,图书区、国学区、舞蹈室、音乐教室、国球馆等硬件配套充满着“科技范”“智能化”。

  “我的选择没有错。”王永香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孩子得到了优质教育,花费也极少。王永香参与了多次学校组织的家长经验交流会,不仅深深感受到了南海教育的变化和进步,更学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小妙招。

  自2016年起,在威海南海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下,南海新区开始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可享受。一时之间,闻风者众。从黑龙江而来的冯淑环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就有朋友推荐过南海新区的教育,正好孩子小升初,我就想给她换一个更适合的环境。”冯淑环表示,自己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来到南海新区后首先就感受到了这里的教育氛围,经过了解后又发现这里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教学设备还很先进,最终下定决心举家搬迁而来。

  如今,冯淑环的女儿魏莱就在南海新区实验中学就读。学生餐厅、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报告厅……优良的办学条件和设施令魏莱眼前一亮。曾一度以为自己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新环境的她,在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下,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一开始肯定会有陌生感,但大家一直在不断的包容、适应我,主动带我熟悉环境,让我很感动。”魏莱说,学校处处都以关爱学生为原则,就像是大海一样,用温暖而有力量的怀抱迎接和包容她,让她很快就有了学校是我家的感觉。

  如今,对南海人来说,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一条龙”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近年来,南海新区通过“外引内培”,高标准建设了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等公办学校,引进天立学校、青苗学校、蓝湾香海幼儿园等民办学校,让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落户,树立起“学有优教”新品牌,满足了居民对优质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民办教育的注入,南海新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政策也与时俱进、日益成熟,增加了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补贴,提升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十五年”普惠性教育贴补政策。除此之外,南海爱心基金会还为少儿赠送国学经典、为中小学生免费定制校服、开展爱护孩子眼睛活动等,支教助学累计支出3950多万元,占基金会公益支出的70.46%。

  优越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前来南海新区求学。据了解,今年,全区中小学中新生增长率达到8%,义务教育阶段每年净增人数在300人左右,学生总数达到3300多人,其中80%以上为“新南海人”。

  教育,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为给学生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教育,南海新区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区域特色,陆续推出武术、国育、海洋文化、国学等特色教育,孕育出了独具南海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南海实验中学“海洋贝雕”“海洋沙画”课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到海边捡拾贝壳、筛选沙子,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海洋民俗作品。“海洋教育”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博大、包容、开放、自信”的海洋精神。南海实验中学的海洋文化建设成果在省级平台得到宣传推广。

  “每周都会有特色课,我最喜欢的就是海洋课,能帮我学习海洋知识、认识海洋生物。”魏莱说,自己的个人爱好就是学习地理方面的知识,来到南海新区之后,不仅近距离感受了大海的美丽还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海洋知识,也希望未来能在学习中对大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让魏莱看到了不一样未来的同时,也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特色教育是有必要的,因为它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这个兴趣,就是孩子不断前进的一个动力。”在冯淑环看来,孩子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开心,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她认为,自己女儿来到南海新区后学习和精神状态变得积极、自信,成绩也在稳步提升,和这个是有关系的。

  孩子正在上小学的王永香,也和冯淑环有着一样的感受。“学校不仅有编程、画画、国画这类型的特色课,还有交流会,还会组织学生到大学校园、盐场、消防救援大队去进行现场体验,无形之中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王永香说,每次学习了特色课或者参加了这些活动,孩子都特别开心,回家会和她分享很久。“南海的教育真的办到我们家长心坎里了!”说到最后,王永香忍不住再三点赞道。

  在南海新区,不仅公立学校特色教育能够赢得“满堂彩”,民办学校同样齐头并进。选择了青苗双语学校的居民王芳就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了变化。

  13年前,王芳一家定居南海新区,她的孩子也出生在南海,算是第一代“新南海人”。对王芳来说,孩子的教育是头等大事,为此她曾“考察”过不少学校,最后选择青苗双语学校,就是因为这里不仅有文化学习,还有诸如运动、英文、演讲等特色教育。

  “以前公众场合需要表达时,孩子是退缩的,经过学校的教育和锻炼后,现在已经可以大声的去表达自己,我很欣慰。”王芳说,孩子在游戏中、实验中、活动中,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我,这让她打从心底里觉得自己坚持让孩子“学”在南海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不断“钻研”特色课程的路上,南海新区还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将乒乓球教育、仿生知识等独具南海特色的资源引入课后托管。其中,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就创新实施了“1+X+Y”的课后托管模式。据该校副校长刘晓清介绍,“1”是指让孩子们在学校把基础作业给消化掉;“X”则是开发科学、体育、艺术等社团活动;“Y”是依靠区内科教优势,面向社会挖掘教育资源。

  眼下,一大批教育“礼包”正让高质量教育惠及每个孩子,教育俨然已成为南海新区的闪亮名片。

  手记:优质教育背后的“民生大账”

  教育俨然成为南海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透过数据可以看到,奔着教育而来的“新南海人”越来越多,教育也凭实力“圈粉”了八方学子。我们随机采访不同学段的学生及家长,大家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十五年免费教育”的教育补贴政策。相比于这项”免费教育“之举,群众体会到的不止“免费”,而是南海新区重视民生、推进教育公平的诚意。

  教育与新区共生共荣,重视教育的背后算的是一笔为发展谋长远、育后劲的“民生大账”。

  让教育资源更优质,让优质资源更普惠,这不仅减轻了居民的教育负担,也为南海新区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而让外地转入学生享受同等政策,更体现出了新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志在未来的深谋远虑。当越来越多的学校落地扎根时,这座滨海新城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让更多人充盈着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期许。这个“民生大账”算得很有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海新区: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擦亮文明“底色”
下一篇:南海新区:爱心“蔬”送 温暖民心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2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