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也是双举海参连续12年扶残助残。今年,双举海参将目光对准了我们身边这样一个自强的创业群体:盲人推拿师。这些视障朋友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凭一技之长不断自我提升,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5月15日,双举海参志愿者联合环翠楼街道西北村社区义工包海参包子,威海市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加工艾叶鸡蛋,为盲人推拿师们送去营养午餐,献上关爱的同时也向这一自强不息的群体致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30余名视障朋友当天还在环翠楼公园进行了环山健步行,无拘无束地与大自然拥抱、与阳光同行。
贴心关爱
多项举措温暖视障朋友
“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和市残联、市盲人协会、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取得联系,策划助残日活动,想着为残疾人朋友做点有意义的事情。”5月15日一大早,双举海参威海店经理杜建红按预定计划,在店里接待了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将他们刚煮好的艾叶鸡蛋分装保温,准备中午送给盲人推拿师们。
志愿者加工的艾叶鸡蛋。
安排好中午爱心车辆的行程,杜建红又和店里的志愿者赶去西北村社区服务中心,那里的社区义工们正忙着准备中午的海参包子。一推开服务中心大门,山苜楂海参包子的香气扑面而来,17名义工热火朝天地忙活着,揉面、擀皮、包包子、上屉,大家分工合作,每个包子里都有一块高品质海参。双举海参的志愿者也赶紧加入其中。
“得知双举海参和社区一起做公益活动,我们很受感动,想着给残疾人朋友献份爱心,大家都赶来帮忙。”75岁的社区义工陶俊光说,大家伙儿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馅料,因为包子数量临时增加,原来准备的食材不足,义工们还拿出了自己家中的野菜,活动当天,大家更是在凌晨4点就开始发面包包子。
海参包子送到盲人推拿师手中。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当天中午11时左右,400多个海参包子全部打包完毕。7辆爱心车分别去往中心城区40多家按摩店,给100余名盲人推拿师送去了营养午餐。
盲人推拿师品尝海参包子。
“这包子真有妈妈的味道,哟,还有海参呢。”当天中午11时40分,盲人推拿师李从金享用着志愿者刚送到的还冒着热气的海参包子感动地说,他已经两年没回菏泽老家了,但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因为总是有像双举海参志愿者这样的社会热心人,为他们这些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
当志愿者们还在忙着包包子时,30余名视障朋友正在环翠楼公园开展环山健步行。视障人士王成杰精神抖擞地说,他和双举海参的志愿者都是十年的老朋友了,每年助残日前后都会收到来自他们的关爱,“虽然每年形式不同,但传递的爱心都一样火热。”
双举海参助残健步行。
聚沙成塔
公益之路没有终点
扶残助残是一份社会责任,也是一份美德。从第一次参与扶残助残活动,双举海参始终将温暖传递给视障朋友们。12年间,双举海参志愿者身边聚集了更多的朋友,每个人都贡献着一份光热,共同汇聚成爱心助残的公益之光。12年间,双举海参志愿者与视障朋友一起收获快乐,一同见证成长。如今,那份传递出去的温暖也如同火炬一般,由视障朋友传递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公益助残的12年间,我们竭力通过采摘、野炊、旅游等不同的形式,让视障朋友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关注个人也关注群体。”杜建红说,刚开始双举海参是自己在做,慢慢地,身边公益同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企业志愿者、社区义工、社会组织人员,每个人的一点光、一点亮,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汇聚无数的光芒,照亮残疾人朋友的天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向视障朋友传递爱心的同时,双举海参志愿者们也受到他们阳光心态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感染,大家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对工作更加有激情,不但自立自强,更要回馈社会。
自扎根威海以来,双举海参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通过助学、助残、开展公益活动等形式,扶危济困,帮助弱势群体,助力精准扶贫,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助残的同时,在助学路上,双举海参同样不遗余力。据了解,双举海参从1997年帮助经区泊于学校5名孩子圆梦开始,到2008年之后双举海参“迈出大步伐 做出大举动”,每年拿出10余万元的梦想基金帮助200多名学生圆梦……截至目前,双举海参给孩子们发放的助学金已达200多万元。 公益之路没有终点,如今,中国好人、双举海参的“掌舵人”李双举更是从学党史中领悟到,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学党史 担使命 做公益”,只要双举海参在,诚信和公益就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