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临港区 > 最新动态 > 正文

新村新产新气象|鱼粪养出有机果,光伏点亮振兴路——临港区草庙子镇零碳循环农业产业
2025-06-30 09:54:54   来源:   

编者按: 

一场以组织变革引领乡村发展的深刻实践,正在临港区生动铺展——今年以来,临港区以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为总牵引,统筹推进建制调整、新村选举等工作,行政村总量由143减少至104个,这不仅加速了基层党组织的优化升级,还重塑了乡村治理格局,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以此为契机,记者连日走访多个新村,深切感受到资源整合、规划统筹带来的崭新气象:产业规划更趋科学前瞻,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项目加速落地,集体经济活力迸发,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渐次展开。即日起,“今日临港”推出“新村新产新气象”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临港区的乡村,感受这场变革催生的蓬勃生机与丰硕成果。

6月26日,走进位于草庙子镇永丰村的零碳循环农业产业园,眼前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度度绿电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园区,这座占地约200亩、从闲置荒地上崛起的零碳循环农业产业园,将于7月初投入运营,将成为我区零碳循环农业“试验田”,年销售收入预计约125万元。

“绿电”是零碳循环农业产业园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优势。“光伏板下是科普课堂,我们利用长廊上的空间安装动植物科普牌,巧妙融合科技与教育,发的电是村集体‘钱袋子’,丰富园区盈利模式,助力低碳运营。”永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翊说,目前,光伏长廊不仅满足整个园区的用电需求,富余电力还源源不断输入国家电网,是园区能源供应的“绿色心脏”。

在零碳循环农业产业园,绿电自给自足只是“零碳”目标的起点。来到鱼果共生大棚,4座直径5米的鱼池内,鲟鱼、罗非鱼悠然游弋。伴随鱼池的循环系统嗡嗡启动,富含养分的鱼粪水沿着地下管道奔涌而出,精准灌溉着成排的香蕉、柚子树、有机蔬菜。

“从前鱼是鱼,果是果,如今鱼粪成了果树的营养液,能够实现养鱼废水零排放、果树所需肥料零外购,真正实现了‘鱼果’共生的循环,一个鱼池年赚2万块很轻松!”正在查看鱼类生长的张华强说。

张华强是永丰村村民,从今年4月项目建设之初,就在产业园里帮工,投产后将负责产业园的全面运营。“细算下来,从种地到施工帮工,再变成技术工人,收入得到了大幅上涨,咱也为低碳出把力。”张华强说。

作为村集体主导的产业园,从诞生起就带着鲜明的“共富基因”。通过流转闲置土地,永丰村统一规划建设,吸引三十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更让村民心动的是分红机制——预计每年村集体增收超45万元,村民变股东已成现实。

今年,永丰村以打造“零碳”园区为目标,“光牧农”协同发展,采用现代农业、畜牧业与光伏发电技术深度融合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构建“能源自给—废弃物资源化—碳汇抵消”闭环,最终实现园区内“碳中和”。

现如今,零碳循环农业产业园收尾在即,润泽方塘波光潋滟,三万斤鱼苗潜跃待售;蚯果共生基地内,“树上苹果、树下蚯蚓”的立体循环,让猪粪与菌棒废料重获新生……光伏科普区、循环种植区、亲子互动区、生态渔业区、黑猪繁育区、露营体验区等六大区域协同运作,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体验汇聚成零碳循环的生动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临港区草庙子镇:激活文化社区建设“一池活水”
下一篇:最后一页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hcmw200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1-5191950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