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见过真正的现代化苹果园吗?”在威海鲁翼农业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带队老师的提问开启了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15名学子在汪疃镇的实践之旅。7月21日至7月24日,这群即将升入大三的学生深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汪疃镇,开展主题为“专业赋能 科创惠农”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在现代农业的沃土上印证课堂所学。
走进鲁巽农业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孙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株距、矮化密植模式,剖析滴灌管网与防雹防鸟网的科学布局,揭示水泥立架稳固树体的奥妙。面对无果枝条的疑问,学生亲手实践折枝、套袋技术,更在行走间系统梳理了苹果从三月萌芽到十月丰收的全周期管理流程,苹果园里行进式的“时空课堂”,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苹果种植的空间布局以及生长密码 。
在浓缩中国苹果两千年栽培史的汪疃镇苹果文化苑,学生们品读产业发展历程,沉浸式感受“红色党建”引领“绿色治理”的汪疃实践,解码汪疃镇“红绿融合”的“秘密”。当踏入樱聚缘农业科技公司的苗木基地,研发经理高常燕,这位青农大毕业的学姐,则以砧木知识为纽带,用“过来人”的身份,将专业理论与产业前沿紧密联结,续写着校地人才的接力传承。
走进威海黄胖子苹果有限公司,绿萌分拣系统令学生们惊叹。数据经理宋贝贝向学生们演示了工人通过PDA实现苹果从分拣、冷藏到装箱的全程溯源,数字化品控体系展现着现代农业的“精”与“智”。而在汪疃镇樱桃产业的重要基地——威海鸿树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樱桃种植基地,总经理王世金则为学生们带来一场沉浸式教学:“如果你是一个从事农业的企业家,你选择种樱桃,你会经历什么?”从品种选址到土壤改良,从尊重果树休眠规律到蜜蜂授粉的生态理念,他用自身经历以及耗时五年、最终暂停的反季樱桃种植试验为例,坦言农业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需敬畏自然”,引发学生对产业风险的深刻思考。随后,学生代表在王世金的指导下,亲手实践樱桃树剪枝技巧,领悟“通风透光”的田间智慧。
神山葡萄庄园内,曹志毅经理为学生们认真讲解葡萄打杈、套袋的关键技术;在威海农科院种质资源库,毛积磊带领实践团通过参观多品种的番薯、苹果以及西洋参样本,了解丰富的本土种质资源及其保护研究历程,让学生们触摸到威海农业发展的根基与未来。
当实践团队结束此次活动全部行程安排,汪疃镇的田野已为这群农科学子烙下深刻印记。“把课堂搬到地头,才真正体会到‘知’与‘行’必须统一。”一位学生感叹。带队梁教师也表示,汪疃产业平台让书本理论“活”了起来。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汪疃镇依托苹果、葡萄、樱桃等特色产业矩阵,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打造集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产业示范、农旅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科教平台。未来,汪疃将持续拓展与高校、企业的多维联动,优化实训课程体系,让更多青年在躬耕实践中汲取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