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关注“蛟龙号”。“蛟龙号”在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开展第二次下潜时,首次拍摄到大量的深海奇异生物,随船科学家第一时间对这些珍贵的视频资料进行记录整理。现在就跟随本台记者一起去看看美妙的深海生灵。
这就是“蛟龙号”拍摄到的深海奇异生物。这个小家伙儿长着两只圆圆的耳朵,在5000多米深的海底翩然起舞,它是“耳状章鱼”;这个深海生灵像老鼠一样有着细长的尾巴,外形很像“鼠尾鱼”。但与常见的鼠尾鱼不同,它的脸是黑色的,就像戴着一张面具,连科学家也不知道它是什么。
透明的海参随流飘动,雪白的海绵笑脸相迎,奇异的深海生物让科学家王春生大开眼界。王春生是“蛟龙号”5000米的首位乘客,过去,他曾在这一海域开展过十多年的大洋调查,虽然通过专用设备从海面上也观察到一些海底生物,但坐“蛟龙”近距离看生物还是让他深感意外。
王春生介绍说,由于传统视频资料分辨率低,在他看过100多个小时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视频资料里,大概每45平方米,才能发现一个底栖生物。但坐“蛟龙”从观察窗看,每几平方米就能看到几种生物,这就是“蛟龙”的优势。而且“蛟龙”拍摄的视频资料分辨率很高,这些珍贵视频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深海生物有重要价值。因此,在船上他们就要在第一时间整理记录这些深海生物。(文/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