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申遗”助推我国全力保护丝绸之路珍贵遗存
2013-07-19 10:00:25   来源:威海传媒网   

【解说】在一个空间狭小的石窟内,一位文物保护人员小心翼翼地用针筒把特制的泥浆注入一尊泥塑菩萨的手腕裂缝,他的每一个修复细节都被旁边的另外一名同事记录了下来。自去年9月起,这两位工作人员对麦积山石窟127窟进行修复,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这个石窟里开展保护修复。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因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在近百米高的山崖峭壁上,从十六国后秦(公元5世纪初)时开窟造像,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开凿和不断修缮,现存佛教窟龛190多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7200余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融合了古代印度、西域和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同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同期】甘肃省天水市副市长 霍卫平

享有“东方艺术雕塑馆”美誉的麦积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解说】长期以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对壁画塑像的保护一直没有间断,自从麦积山石窟成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备选遗产点后,这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丝绸之路是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自汉代开通后,一直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将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地整合在一起,作为跨国界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的思路已讨论了20多年。

【同期】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 马玉萍

当前,我们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启动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这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这个项目也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时候,包括麦积山石窟在内的甘肃的5处遗产点,将于明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会议的审议。

【解说】今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文本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目前确定了22处遗产点,其中新疆7处,甘肃5处,陕西6处,河南4处。日前,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物报、敦煌研究院协办的“真爱敦煌——关注世界遗产大型公益行动”在麦积山石窟启程,通过采访报道促进世界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理念的传播。

【同期】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 李生江

这项活动是为了实现世界遗产和文化遗迹保护传承的崇高目标,“真爱敦煌”关注世界遗产大型公益活动是新华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双方合作框架下发起的一项大型活动,既是保护遗产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提升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传播活动。

【解说】据介绍,由于甘肃所处的地理位置,甘肃段始终是丝绸之路最为便捷、最为稳定和不可替代的部分,保留了序列完整、内容丰富、多元文化色彩鲜明的文化遗产,成为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关键区段。为了保护这些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从启动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至今,甘肃已实施了19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每处备选遗产点保护水平、管理能力和环境条件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改善,也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新华社记者范培 、王艳明、张文静甘肃天水报道。(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细数那些“呆萌”的王室宝宝 萌照大PK
下一篇: 日本疑现巨大变异畸形农作物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