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5威海职业教育 > 传承科学与文明的摇篮

传承科学与文明的摇篮


 
文登师范学校:传承科学与文明的摇篮
张玉 佳丽 报道
 
    崇尚一技之长,驱动创新创业。我市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围绕 “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结合产业需求和人口结构,打破行业界限,优化教育资源,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全市在校生发展到近7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开展社会培训8万多次,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并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办学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的新格局,职业教育为培养专业人才,引领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为展示全市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本台推出系列报道:技能成就出彩人生,今天播出第一篇:《文登师范学校:传承科学与文明的摇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短短的两句话,道出了教师在做人与做学问方面的引领作用。开创胶东师范教育先河的文登师范,成立85年来,正是遵循“树人和肓才”并举的办学方向,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文明因子。
    16年前,孙玉娣初中毕业时便考上文登师范学校,“小小年纪就捧上了铁饭碗”,这是左邻右舍的夸赞。谁知三年毕业后,孙玉娣更上层楼,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大学。那时,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好工作不愁找,孙玉娣面对多种选择,却应聘回到母校,当上了一名教师。
    文登师范学校老师 孙玉娣:“我现在应该是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因为当时学校把我培养进入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能够再次回来,有这样的一个回到母校任教的机会,所以我也把我的经历包括我的一些所学,再次传递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文登师范这样一所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这样一所师范教育的学校,接受教育,能够让他们再次成为将来老师行列中,我感觉自己的责任包括使命也都非常光荣。”
    薪火相传,让文明的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孙玉娣的愿望。为了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孙玉娣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亲和,经常与学生谈心,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凸显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孙玉娣总能循循善诱,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她说:教师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只有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你就不仅能收获更多的幸福,还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文登师范学校老师 孙玉娣:“今年咱们首批13级小学教育的学生也即将在9月份走进齐鲁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继续进入深造,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带着老师的希望在大学里面继续把自己是一个老师梦想能够锻炼的更好,将来的路也能够走的更宽阔。”
    正是一大批象孙玉娣这样的优秀老师,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使文登师范成为传播文明的火种,培养人才的摇篮。八十五年间,文登师范共培养各类毕业生两万多名,造就了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优秀教育人才。如今,学校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设施设备,优质的师资队伍和优雅的教学环境,成为山东省重点学校、全国优秀师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得“全国优秀师范学校”称号,学生总量已达3000多人。
    文登师范学校老师 张立东:“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必须是教书育人,不单是要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他们怎样去做人,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是这样,经常疏导他们应该怎么去做事,怎么去做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 孙子雯:“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多才多艺,学习了各种才艺,包括对自己做人做事方面有很大提高。”学生 曲丹阳:“(来到文师以后觉得在自我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的。”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这句名言,生动道出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与崇高。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文登师范85年间始终精心办学,潜心育人,将教育甘霖撒遍四野,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得到充沛的文化浸润,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并找到了唯美绽放的人生价值点。如今,小学、学前本科层次教师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两个主要专业,无数学子在这里开始思考如何成为合格的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手中传承科学与文明。
    学生 孙子雯:“就是能提前让我们感受到走上讲台的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培养能力,从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做一个老师,怎样去讲课,这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们原本一无所知,现在一点点踏上教师的路上。”
    学生 曲丹阳:“站在讲台上还是很紧张的,就觉得自己的这点知识离教师那个行业还是差距很远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培训自己,才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错误报告  分享到: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