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焦点访谈》“神题”难选神童
2013-07-19 20:52:59   来源:威海传媒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记者拿着几道题在街上随机找人解答:第一题:1到10,十个数,分四组——“1、3、7、8”;“2、4、6”“5、9”“10”,问:是按什么规律划分的?

第二题: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问: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

第三题: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跟其它三种不同的动物。

大人们一看到这题,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茫然。生怕自己的答案不对,人们答得都有些犹豫。记者了解了一下,答题的人大多都是大学本科生,其中还有几位研究生,但是面对这几道看起来挺简单的题却犯了难。

还有一道题:9寸加1寸等于一尺,打一成语,大人和孩子答起来也完全不同。大人的答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的答案是:得寸进尺。

这么一比较孩子的答案听起来更有道理一些。其实这样的题还真不少:20除以3,答一个成语,答案是陆续不断或者六六大顺,因为20除以3是6.6666,6的无限循环;甚至还有“船上75头牛,34只羊,请问船长多少岁?”这样完全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神题。

从记者的观察和统计来看,这样的神题大多在小学阶段出现,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作业和试卷上看到这样的考题。同样是老师,小学六年级老师王力觉得她可以理解出题人在出题时的初衷。就以9寸加1寸等于一尺的这道题来说,意图就很明显,这是想一个看孩子的思维,再就是可以把各学科联系在一起,既有数学的知识,还有语文的知识等等。

然而,在不少地方这些神题甚至被列入了小升初考试的试卷中。为了应对考试,一些孩子或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或是自己去买了一些所谓的知识大全,上面都是类似的题目。这样一来,只要看过这些书就不愁出卷老师出奇招、出神题。一些家长虽然觉得这样的考题有点不同寻常,但是既然考试里有,就让孩子准备着,只要孩子能考出高分就好。

但是另一些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的意见。专家说,这样的做法正显示出我们的教育走进了误区:为了在考试中比出高低,家长即使觉得“神题”不同寻常也要让孩子准备;而考试成绩的高低,也是评判老师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也会出现老师让孩子备考“神题”的情况。事实上,小升初择校热催生神题出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中国目前整个应试教育环境中的一个典型。在每一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考生作文雷同的现象,这不是作弊,而是因为考前不少学生都会背下老师给的范文,遇到能套上的题目,赶紧往上搬。最能体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文都能如此“规范化”准备,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能力,只剩下了知识灌输。

出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神题初衷是什么呢?据说,这些题有的能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有的能训练联想能力、逻辑能力,能开拓思维等等。作用听着挺神,但一些专家和家长却有不同意见。比如小鸡救小鸭这道题,救小鸭除了放水,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然要开拓思维,答案就应该是多种多样,只限定一个答案,如何开拓思维?另外,像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这道题,答案是熊猫养在动物园,所以和其他三种不一样。那难道野生熊猫不是熊猫?难道动物园里就不养鸟?这个答案根本说不通。拿错题考孩子岂不是弄乱了孩子的思维?这些神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这是很多小学、幼儿园用来挑选拔尖学生的。可是能答出这样的题就真的算拔尖吗?让孩子费劲学这样的题就真的值当吗?神题考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教育。神题背后究竟考出了谁的问题?我们需要多找出几种答案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焦点访谈》电梯超员 无人退出酿事故
下一篇: 习近平会见委内瑞拉副总统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175号

威海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鲁备200900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ICP备06041465号

网站热线:0631-5191412 网络实名:威海传媒网 网络设计/系统支持:威海传媒网